BD体育炎炎夏日里,喝上几口甜饮,再吃上几块甜食,体内分泌的多巴胺让人瞬时感到身心愉悦,不过,如果过度摄入高糖食品,则会导致肥胖及糖代谢异常等病症。
就在大家下意识地戒糖、控糖时,一些商家推出系列“零糖”饮料、代糖食品,一时间可谓圈粉无数。“有一定的医学依据,但不能过度依赖,提醒大家别掉进甜蜜陷阱。”受访中,海南三甲医院营养科专家提醒,长期食用零糖食品可能会干扰身体对甜味的感知与食欲调节机制,而过度依赖代糖食品容易造成胰岛素敏感性下降,或影响肝肾代谢,由此增加糖尿病及心血管等疾病风险。
25岁女子小雯(化名)身高1.53米,但体重已达80公斤,近日,经海南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符杨浠诊断为肥胖症,并伴有糖代谢异常。
起初,小雯遵医嘱进行限能量膳食营养治疗,并服用该科开出的中药代茶饮减重,一个礼拜下来就瘦了7斤。不过,她近期到临床营养科复诊时自诉体重出现反弹,血糖控制欠佳,经符杨浠详细询问,原来,这段时间以来,小雯在饮食上刻意控糖,但难免耐不住“糖瘾”,就在自媒体平台上选购了好几款代糖零食解馋,结果一多吃,就导致血糖出现异常。
“顾名思义,代糖并不是真糖,但它与真糖口感相似,甜度往往比真糖要高出很多倍。”符杨浠介绍,真正的糖包括蔗糖、葡萄糖、果糖等,由于糖类物质最容易被人体吸收,在体内转化为脂肪,容易导致肥胖。而代糖又称为甜味剂,属于食品添加剂,含热量极低,也不易被人体吸收,自然受到部分消费人群的青睐。代糖不会刺激血糖水平升高,如果大量摄入代糖,机体感知到甜味信号后会过量分泌胰岛素,长期刺激会导致胰岛素敏感度下降,对控制肥胖及糖尿病反而不利,患者会出现体重上升、血糖升高等症状。
另据了解,经常食用代糖食品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,从而引起便秘、腹泻或消化不良等问题。
为了瘦身与健康,部分人群选择甚至依赖代糖食品,这里可能存在认识误区,那么BD体育,对于代糖或者零糖食品,是否就意味着可以放心地食用呢?
很多人“闻糖色变”,这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误区。在一些医学专家看来,糖并不是健康的敌人,相反,糖在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它能为生命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营养与能量。但是当身体摄入糖分超标,导致肥胖或引发其他病症时,患者就需要遵医嘱进行科学的控糖。这里的糖,主要指精制糖,如白砂糖,并不代表复合糖类,如各种主食。
“无糖食品,并不等于真的不含有半点糖,有时吃多了,血糖也会升高;而有些无蔗糖食品,它的含糖量很可能反而会更高。”海口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徐超介绍,按照国家有关食品标签规定,每100克的固体食品,或100毫升的液体食品,只要含糖量不高于0.5%,即可标为“无糖”食品,某些无蔗糖食品的主要食物成分是碳水化合物,也有可能含有淀粉水解物,如果不加节制地食用,糖尿病患者等人群容易出现血糖升高、病情加重等情况。而对于食品包装袋上刻意标注的“无蔗糖”字眼,徐超提醒,这只是明确了不添加蔗糖而已,有时会在食品配料表中发现,其中含有白砂糖、葡萄糖、麦芽糊精等其他糖,就此而言,应是商家为了促销量与消费者玩了个“文字游戏”。
“可以适量食用,但一定不能依赖。”谈及当下琳琅满目的代糖食品,徐超介绍,代糖分为天然提取与人工合成两大类,两者的口感、甜度与蔗糖近似,热量都很低,但要注意总量控制。需要提醒的是,依赖代糖、零糖食品并不能有效减肥,也不利于身体降糖,有时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。他提醒减肥人群,膳食结构应该保持食物种类多样化,要合理均衡摄入不同食物BD体育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建议,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,每天不超过50克,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。
高糖食物是指含有大量糖分的食物,如糖果、蛋糕、甜点、软饮料等。此外,一些水果也含有较高的糖分,如香蕉、葡萄等,但它们也提供了其他重要的营养物质BD体育,因此仍然被认为是健康的食物选择。总体上,加工食品是人们摄入大量糖分的主要来源。
增加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、产生成瘾性,导致肥胖、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、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、损害肠道健康、降低免疫力、加重炎性疾病、损害记忆和认知能力、加速皮肤衰老、影响睡眠质量。